• 01
    VIP一对一服务
  • 02
    职称论文发表
  • 03
    学历要求指引
  • 04
    专利申请服务
  • 05
    业绩资料撰写
  • 06
    上传申报系统
  • 07
    材料档案送审
  • 08
    成功下证
  • 浏览: 943 点赞: 0 收藏: 0 更新时间: 2024-03-04

    大气环境监测及大气污染物治理

    张奕洋


    摘要:本文论述大气环境监测问题,从其意义分析入手,分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生物监测法、生态污染物监测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通过讲述大气环境监测的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扇形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从而引申出后面的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优化措施:优化布点流程、加强气象气候条件分析、优化监测布点的方法等。此外,也关注大气污染物的治理研究,通过对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明确大气污染防治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也为大气环境监测及大气污染物科学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污染物的治理;大气监测;监测布点的优化


     

    引言:大气环境监测难度较大,受多要素综合影响明显。其中,监测布点作为监测初始环节,需要全面衡量与谨慎思考,尽可能消除周边环境要素对布点的不利影响。如重点考虑周围建筑、日常天气温度变化等要素,保证布点科学且合理。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是否准确又直接决定监测结果,而监测结果往往作为政府污染防治的参考依据,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当前大气污染程度加大,有害气体类型多样,综合治理难度加大。为实现大气污染科学防治,需要从科学监测入手,从自然和人为两大层面追本溯源,以减少污染源。重点应集中在工业生产废气排放监测、煤炭燃烧监测、汽车尾气超标监测等方面。

    1.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

    大气环境监测在现实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日常大气环境监测,可以直接的得出该区域内空气质量的监测结果。该结果可直接呈现空气中的污染浓度,显示污染物的类型,并直观呈现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的科学反馈,作为国家污染防治的事实依据。对于监测结果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探明空气污染的成因及潜在问题,为后续的环境污染防治提供详实依据。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监测更为紧迫。通过大气监测数据检测,让相关部门关注这一问题,从而引起了相应的重视"。

    2.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2.1功能区布点法

    功能区布点法指:大气环境监测人员先对本次任务中的所监测布点区域内部进行拆分,确定好各个独立小区域,从功能层面进行划分,将空气环境质量差异较大的区域独立划分出来进行详细的二次划分。再根据功能区进行布点,从整体上降低布点数量、布点难度,也保证各布点所获得的监测结果更准确,更具有代表意义。按照功能区布点法的规范,一般可以将整个监测区域划分成重工业区、农业区、商业区、生活区、教育区等几个监测区域。其中功能区划分的越科学简单合理则监测人员布置监测点就越容易,重工业区的空气污染比其他区域复杂严重得多,因此在监测重工业区时应该布置更多的监测点,而其他的区域则只需要布置简单的几个监测点位即可。

    2.2网格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指:大气环境监测人员在作业时,将整个监测区域直接按照纵横两个方向,将其分成多个网格,然后在所监测的网格周围布置好所需要的大气环境监测点位,最后在网格范围的限制下可以保证本次监测作业能够将整个监测区域全部覆盖到。使其满足监测要求中全面性布点的监测原则。网格布点法的优势是:可以根据各网格的监测结果对比,明确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进行重点关注。而严重的区域也是污染中心。这样就有利于在监测结束之后制定出针对性强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2.3扇形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指的是:大气环境监测人员首先在监测区域内找到本区域

    的下风侧。然后在下风侧布置好一定数量的监测点位。使每个监测点位的

     

    布置都符合风向和扩散规律。然后根据监测点位的监测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把控监测区域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大气污染变化情况。但这种方法对监测布点人员有较高的技术要求。若布点人员不了解风向,不熟悉污染物的扩散规律,很容易出现大范围的监测结果的偏差,影响最终的分析与判断。故而扇形布点法在日常作业中只适合在小范围内进项大气监测。并不可以作为主要技术去推广。

    2.4同心圆布点法

    同心圆布点法指的是:大气监测人员在作业前,先要确定好监测区域的中心,在以该区域为中心确定好布点的同心圆的半径,保证每个布点的同心圆的区域比较均匀。这种方法符合全面布点的要求,而且相比于其他的方法,同心圆布点法布置监测点位更加的均匀。所以同心圆布点法在大范围的大气监测中应用的更加的广泛。

    3.大气环境监测的方法

    3.1生物监测法

    生物监测法是指对监测区域内部动植物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通过间接分析判断,了解区域内大气环境污染动态变化情况。更强调宏观层面下的监测把控。其在微观层面的分析效果较弱,不能很好地判断出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情况。因此,生物监测法只能用于一些特定情况或特定场景,不适用于大范围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并不适用监测人员作为常规的方法去推广使用。

    3.2物理监测法

    物理监测法主要是监测人员借助相关的仪器工具进行空气质量监测。物理监测法的优势比较明显,所得到的结果比较直观,操作便捷,但容易受人工操作误差影响,也容易因监测仪器参数校准不到位,出现测量误差的情况。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仪器监测时效更为突出,基本上能满足大气环境监测的日常需要。因此,在当前的大气环境污染监测中也常用到物理监测方法。

    3.3化学监测法

    化学监测方法主要指的是:监测人员通过运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对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进行监测。通过开展较为简单的实验而得出精准的数据,从而了解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了解监测结果。因为操作简单且对实验环境要求较低,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比较广泛,且深受监测人员的喜爱。化学监测法也被认为是应用最普遍,实用性最强的方法。

    3.4气态污染物监测法

    气态污染物监测法指的是:监测人员通过完全抽样的方法,对涉及区域进行空气污染物的阶段性连续监测。在具体监测某一污染物浓度时,采取稀释抽样法,经过气体预热、设备检修等相关流程,得到最终的监测结果。但受制于复杂的监测条件和较大的操作难度的限制,因此只能应用在某些特定情况或者特定的领域中。并不适用监测人员作为常规的大气环境监测的方法去推广田。

    4.监测布点的优化措施

    4.1加强气象条件分析

    监测人员经验表明,大气环境监测作业中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比较深。例如:在风力比较强的天气中,污染物会随着风四处移动。所以进行大气监测作业之前,应该充分的对监测区域内的温度、湿度、风力、气压等气象因素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在选择一个最为适宜的布点方法进行操作,尽力的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4.2避开障碍物

    监测作业时,在监测区域布置监测点位应尽量避开区域内的障碍物。


    Created with Pixso. Created with Pixso.